课堂:教育的主战场
信工学院数据科学系 吴蓓
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,“上好一堂课”是每一位老师努力的方向,如何上好一堂课呢?这是我一直不断思考的问题。从教15年让我悟出了下列三点道理。
一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
当年我第一次进入课堂教学时,我做了大量的备课工作。由于初次备课,我不知不觉地剥离教学大纲,直接把教材当做教学内容去讲解。经过这么多年的教学体验,我才逐渐认识到,教材仅仅是一个辅助工具。对于我上的大部分课程而言,完全契合教学大纲的教材少之又少。因此,教学内容不仅仅覆盖教材内容,还覆盖教材内容的扩展和重构。如果剥离了教材,青年教师容易把握不住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的差异。这就要求教师整体把握课程的知识体系,理清课堂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,构建知识地图,避免课堂教学内容的知识的无序堆积。
教学大纲,作为课程统领性的指导文件是教学的主要依据。教师通过钻研大纲,才能在每堂课上贯彻落实相应的教学要求和指导思想,并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对象现状,对相关的教学内容有所取舍,以达到整体和局部的和谐统一,实现各部分内容1+1>2的效果。
具体来说,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覆盖的不仅仅是教材全部,还有许多其他扩展的知识。因此,我们首先需要吃透教材,在推荐教材的基础上,借鉴对比同类教材的类似内容,重构和拓展课堂教学知识的覆盖面,做到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。 为此,教师必须关注学科前沿,对知识的层层递进,知识的网状关联,做到心中有数,然后再去对照教学大纲中的要求,从而准确地把握本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,明确向学生传授哪些知识和技能,培养哪种能力,以及达到学生所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。
二、精心设计PPT和板书
根据生理学家的研究,人的知识60%来源于视觉。因此,精心设计PPT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,提高学习效果。一般说来,理工科的课程通常含有较多晦涩难懂的概念,理论的抽象性较强,对学生学习是有较大的挑战。教师如果直接用从网上下载下来的纯静态PPT进行教学,教学效果可想而知。这就要求教师对PPT进行精心的制作与优化。我们除了需要加入常规的图片或者视频,还要考虑到有些课程内容组织具有流程性质的。我们可以将课堂上所涉及到的静态的流程图制作成动态画面来展示。 比如数据库这门课中,数据表常见的数据操作有插入和删除,我们可以将这两个动作制作成动画。再比如,我们可以将PPT页面进行分区制作等等。
PPT的方便快捷很容易让板书边缘化,但是,不容置疑,板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必要环节,与课堂教学效果密不可分。板书显示课堂的层次和结构,是教学内容的导读图。可以帮助学生提炼重点和难点,构建知识脉络,辅助PPT教学。所以在课堂教学中,我们要灵活使用二者,发挥各自优势。
三、用心设计解答问题的教学过程
设计解答问题顺序,我们要注重多种教学手段运用。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我认为是最有效的方法,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精髓。每次备课我都会精心准备很多问题。这些问题不是离散的,而是相互关联的,递进式的。采用课堂提问,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,引导学生层层抽丝剥茧,吸引学生反复地参与到问题的发现、思考、讨论和反思过程,从而牢固掌握课程的知识点。更重要的是,我在设计问题过程中,注意强调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,厚植学生家国情怀,提升学生专业学习的责任使命感,顺其自然,润物细无声。
注重与学生互动也是一种有效的解决专业问题的方法。教师需要要脱离教材,脱离PPT,走下讲台,深入到学生中间,做到尊重学生,与学生平等的互动。当然做到这一点,需要老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,知识构架的重构,知识外化的避免。 通过学生课堂互动的表现、讨论、课后作业等手段,分析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。这些分析结果也为下一步教学反思提供充足的养料。据此,我们可以开展横向反思,权衡教学目标,教学方法,教学设计,教学手段是否恰当合理;同时也可以纵向挖掘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,失误点,发展点,疑惑点,在下次课上扬长避短,持续改进。
总而言之,上好每一堂课,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学内容,精心设计PPT和板书,用心设计解答问题的教学过程,这都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心血去准备和展现。我在这15年的教学生涯中乐见其中,享受桃李满天下的快乐!